国家绝密级的配方,也叫国家中药绝密品种,保密期限为永久,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云南白药,另一个就是漳州片仔癀。
无独有偶,持有两个国家绝密级的配方上市公司,近来,都面临“中年危机”,陷入焦虑之中。
(相关资料图)
而片仔癀面临的危机恐怕更甚。最近几日,原董事长和现任副总相继被查、业绩增长陷入停滞、产品遭黄牛和资本热炒、“一核两翼”发展战略成了“一地鸡毛”……
近来,片仔癀又涨价了的消息引爆了资本圈,遭到各方质疑,就连片仔癀所在地的《福建日报》也发文揭露背后原因,随后人民网也加入了批评的大军中。
除了多位高管被查、涨价等问题被质疑外,逐年下滑的片仔癀销量,也成了市场担忧的重要方面之一。
1粒比1克黄金还贵
今年5月6日,上市公司片仔癀公告称,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从590元每粒上调到760元每粒,上涨幅度达到了28.81%。目前,国内黄金价格为450元/克上下。
一时间,片仔癀的股价在5月8日直接“一字”涨停,上演了一场资本狂欢。不过,冷静下来后,片仔癀股价随即进入了盘整。
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24年间片仔癀锭剂先后进行了21次涨价,价格从最初的110元/粒飙到760元/粒,上涨近6倍。
随着片仔癀不断涨价,片仔癀的营业收入也一路高歌:从2000年的1.84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86.94亿元。
不过相较此前的“小步伐”调整,本次一次性上调170元,提价幅度高达29%,也创下片仔癀史上最大调价幅度。
根据调价公告的披露,本次上调产品售价主要是因为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因此公司上调产品销售单价,以对冲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
所谓物以稀为贵,原料涨价,产品调价无可厚非,毕竟片仔癀的原材料均为珍贵药材,包括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三七和蛇胆。
其中,麝香是天然麝香为雄性林麝麝香腺的分泌物,每只每年只能生产15g左右。牛黄产量也较为稀缺。牛黄是牛的胆结石,牛得胆结石病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至二,并且还不一定所有牛结石适合入药。
一招鲜吃遍天。A股靠一味药走天下的上市公司数不胜数,但像片仔癀这样把产品做成比黄金还贵的却是屈指可数。
片仔癀增长率逐年下滑
尽管持续涨价给上市公司营业来了稳定的且高速增长,但高昂的价格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甚至医院也不愿意为病人开出该药了。
相关报道显示,有多名福建本地医生表示,医院根本不会引入片仔癀,“一是药价贵,二是也非国家和医院招标的药品,很少会有医生会在临床治疗时会使用到这个药。”
此外,虽然产品价格提升,短期内会推动业绩增长,但长期来看并不具有持续性。这也一点,在近几年片仔癀营收增长率的逐年下滑可见一斑。
2022年年报显示,片仔癀营业总收入同比仅增长8.38%,增速创8年来新低;而净利润增幅仅为1.66%,创下200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
据统计,近10年来,在经历了2015年、2016年、2017年四次提价后,片仔癀营业收入增长率呈现快速下滑趋势。2020年1月再次提价后,片仔癀便不再变动价格,营业收入增长率开始修复。不过,自2022年起,片仔癀的营收增长率再度下滑。
除此之外,“黄牛”炒作也是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毕竟炒作并不会提升产品的消耗,甚至会出现大量囤货的情况。
早些时候被查的前董事长潘杰,在其任期,就出现过“黄牛炒作”事件。自2021年6月22日起,“片仔癀590元/粒药品被炒至1600元/粒”的新闻开始发酵,后持续受到关注。
炒作虽然给2021年带来了高营收增长,但这种短期炒作行为很快就在2022年被打压下来了。
“脱实就虚”难长久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 序》中说“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现如今,作为国家中药绝密品种片仔癀,早已偏离了中医人文主义文化精神,沦为资本“击鼓传花”的炒作工具,相较之下,片仔癀本身“治病救人”的初心却被抛之脑后。甚至,片仔癀一度成为一些人炫耀的高端保健品。
不知从何时起,片仔癀从救人性命的“仙丹”,逐渐衍化成高净值群体的社交货币。坊间多有调侃:“最有钱的人,是‘一边喝茅台、一边吃片仔癀保肝护肝’的人”。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被炒作成“药中茅台”的片仔癀,在坊间已成为“奢侈品”,用其送礼之风甚嚣尘上。“片仔癀之所以卖得好,很大原因是老百姓把它当礼品了,尤其在南方,老百姓对其认可度很高。”中国药科大学国家执业药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康震介绍,多年来,片仔癀在东南亚地区非常畅销。
不过,即使片仔癀在华东、华南及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不断提高价格也是风险很大。毕竟,再高的信仰也需要基本的产品力做支撑。太高的价格如果不能匹配相应的产品价值,很容易出现信仰崩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