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杨先生年迈期颐,他的人生和学问犹如峰峦起伏,蕴藏无数深壑与幽谷的雄山峻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7日,一场聚焦当代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先生的讲座在西湖大学举行,以《杨振宁和他的世界——锋芒、幸运、冲突与融合》为题,徐徐展开他人生的不同面。
“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数,这德、功、言,我自己觉得我做得还不坏,而且呢,是非常中国式的。”5月27日下午,《杨振宁和他的世界——锋芒、幸运、冲突与融合》讲座在西湖大学进行,101岁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通过视频致辞。
本次讲座,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致辞,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陈方正任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潘建伟展开评议。
澎湃新闻从讲座现场获悉,杨振宁致辞视频录制于5月25日,主要谈及“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这个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了,是要讲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呢?是立德、立功、立言。这个德、功、言,功是什么定义?言是什么定义?几千年来也有改变。这个德是什么呢?从来没有解释。我想,德者,就是做人的原则。”杨振宁身着条纹衬衣,在视频中思路清晰地说到。
杨振宁说:“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数,这德、功、言,我自己觉得我做得还不坏,而且呢,是非常中国式的。我是从很早时,就是很乐观的态度,我想80年代90年代我就是很乐观。我这乐观的地方,是因为中国文化传统时于今天的中国的影响,是非常之大。而这个文化传统的影响,还将要继续发挥作用。”
这是101岁高龄的杨振宁罕见的一场露面,他在视频中没有提及学术领域,只从传统文化切入谈到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讲座现场,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致辞。
在施一公看来,从2007年相识杨振宁先生至今,每一次的接触都令他深受触动。“不仅是先生深邃博大的学识与思想,值得晚辈学习。先生在人生道路上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取舍,在得失之间保持进退有据、通达成河,对厚德载物的君子之道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这份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处的修为境界,同样值得后人身之砥砺。”施一公在现场表示。
澎湃新闻查溯杨振宁的相关材料看到,虽然从事的是极其理性的物理学研究,但杨振宁的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在学龄前阶段,杨振宁在家庭影响下就开始接受规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从童年启蒙到迈入高等学府之后,都没有中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与物理知识,也是文理兼修的通才,精神世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
1957年在诺贝尔奖获奖庆贺宴上,杨振宁说:“从不只一层意义上说,我是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共同的产物,二者既有冲突,也有协调。我想说,我既为我的中国根源和背景感到骄傲,也为我献身于现代科学而感到满意,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起源于西方的一部分——对于它,我将继续奉献我的努力。”
曾多次与杨振宁进行深入交流的《知识、技艺、理念:传承与反思》作者厚宇德在书中如是表述:杨振宁自己对待中西两种文化,采取的是相似的态度与策略。他常对比中西文化,对比的目的是做出合理的取舍。他从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主要是为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从西方文化中吸收的核心内容是西方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他自觉地选择中西文化中积极的、有价值的部分,并把它们聚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使之成为自己为人做事的精神支柱,从而铸造了别样的人生辉煌。
转自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来源:中国新闻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